沦为“即时零售”的炮灰,传统商超未来在哪?

频频闭店

最近,家乐福超市再次传来撤店消息!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家乐福在中国关闭了33家门店。截至3月底,家乐福中国仅存114家门店。从二季度以来的消息来看,门店减少的速度仍未减缓。

图片

网友们怀念之余,不禁感慨曾经的“零售之王”也进入了衰败期。

但家乐福的“败走”并不是个例,应该说整个传统商超行业都在经历“寒冬”。

近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市企业关闭门店数累计超过了2000家。

- 联华超市过去三年累计关闭1000多家门店(20年闭店589家、21年闭店249家、22年闭店198家)。

- 中国民营商超三巨头之一的永辉也关闭了近400家门店。2023年2月,永辉超市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7.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

- 还有“民营超市第一股”和商超西南王之称的步步高这几年也比较煎熬,关闭超过150家门店。

- 沃尔玛,2021年至今在国内也关了超过45家店。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图片


市场竞争白热化

大型商超闭店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即时零售”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模式所导致的。

现在的传统商超不仅要跟同行Battle,还要与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旗下的同城零售业务竞争。

同时,还有社区团购、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等自营类生鲜电商平台在虎视眈眈。

国内零售行业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虽然大部分商超经过多年沉淀已初步完成物流布局,搭建了稳定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但受到新零售业态的冲击和疫情的影响,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剧。

随着“即时零售”平台的崛起,到店消费的人群在不断减少,消费者更愿意拥抱“所见即所得”“配送到家”的新零售模式。

有数据显示,京东到家平台活跃用户数已达到7860万,美团闪购活跃用户也达到了2.3亿。

在这种“即时消费”大热的趋势下,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大润发、联华、万润万家等全国连锁型超市巨头,只能相继入局。

截至2023年2月,入驻美团闪购的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商家数量已从2022年1月的28万家增长至39万家(截至2021年4月,我国共有92万家超市便利店门店)。

依据这个数据来看,已有近半的超市便利店门店开通了即时外卖服务。

但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


“即时零售”失败

在互联网平台和传统超市巨头的带动下,万物30分钟送达正在成为大家日常消费的新选择。

而传统超市企业的线上布局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建平台,二是入驻第三方平台(如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抖音等)。

图片

目前,这两种模式,大部分超市和便利店都已经尝试,就目前来说,所有超市或者便利店的自建平台模式都没有成功。

据统计,当前市面上约有300个超市类App,除了互联网大厂旗下的超市App之外,大部分都是线下连锁商超,或者中小型传统超市、便利店,以及百货类的App。

虽然市面上可供下载的超市类App五花八门,但有九成超市类App都已停止了版本更新。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超市Top100”显示,2021年Top100超市线上销售规模近1000亿元。不过,大部分传统商超的线上占比只有6-10%。

从数据来看不管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超市巨头,还是永辉、大润发、联华这些国内头部超市,在发展线上的过程中都比较被动。

传统商超的线上业务,过度依赖线下门店的流量,而且在运营策略方面完全依靠第三方平台的解决方案。

可见,在“即时零售”这个新消费板块中,传统商超还未达到能与京东到家、美团闪购、饿了么、淘宝买菜、抖音超市等几大互联网巨头相抗衡的程度。

而随着几大平台的流量日益庞大,传统超市大概率会沦为“炮灰”。


未来在哪儿?

随着电商崛起,多元业态出现,外部需求变化,给依靠规模经济盈利的传统商超带来不可避免的“阵痛”。

变则通的道理大家都懂,大型商超也一直在积极寻求转型和优化。

中国零售商超在过去30年间实现了辉煌发展,但发展过剩的情况也十分明显。

近两年行业中受影响严重的多为全国性的或跨多区域发展的企业,其中以大卖场模式发展的企业压力最大。

相比而言,区域超商发展压力较弱。这主要得益于一些区域企业本地化扎根运营,与消费者建立了很好的黏性与连接,比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胖东来,就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

未来,随着薄利多销的策略逐渐失去吸引力,部分超市会转而采取差异化战略,逐渐形成不同定位,聚焦各自的目标顾客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的市场区分。


 疯狂BP已经为5000+早中期项目进行BP服务

辅助融资金额30亿+

了解定制服务请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