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情怀,创业第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必须赚钱!

转载2018-05-15

本文作者为赛富投资基金创始人阎焱先生,他从投资人的角度给了创业者四点建议,希望这四点建议能对您有用。

(本文素材来源:钛媒体、寻找中国创客、新京报)

01、创业者要多思考少跟风

我们这个年代的英雄是雷锋,现在年轻人的英雄是马云、马化腾、雷军。创业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创业鱼龙混杂。准确的描述当下创业中的状况,放高利贷叫P2P,乞讨的叫众筹,统计叫大数据分析,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看场收保护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叫平台创新,借钱给靠谱的人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人是风险投资。

创业成为风尚运动,因为大家相信风来了,猪也能飞。于是等风、跟风成了创业者新常态。

我想告诉创业者或者有志的创业者,在大潮来临时需要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变革”,不光是词语的变革,而是要关注到词语变革下,哪些是真正的潮流,他们代表的未来趋势和方向。

大家知道年轻人最热的事是创业和投资,创业比较难,还得求人,做投资最好,可以当爷,所以年轻人都愿意当投资。

一个投资人的投资札记,反映了目前投资界好玩的事,创业者找某大佬聊天,聊了半天,业务大佬一头雾水。创业者说了自己的辛酸史,大佬非常感动,他说小伙子,我看好你,然后就投了。投资多了,比较有意思事有很多。

02、投资人关注赛道的八大因素

如果一个创业者来找我们,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第一个我们要看你是做什么事,也就是说我们赛道的选择,那通常我们要看的,第一个是它的市场,是一个很大市场,还是所谓小众市场。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创业者来找我们说,比如说餐馆,你看全中国有13亿人14亿人,每个人都得吃饭你说市场有多大?这种我们把它叫做民意市场,这种民意的市场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

第一,我们要关注的是与你现在有关的市场,以及,未来可能与你有关的市场。但是我们在看到未来的市场很大的时候我们要看到你现在这个市场,向你未来市场过度个过渡阶段,过渡的成本有多大。

第二,你在这个市场上你的切入点是什么?举个例子,我们大家现在都在谈大数据,大数据的领域非常之大,但是你在这个大数据领域中间你到底做什么?你的切入点是存储?还是系统?还是它的系统分发等等。所以你一定要找到,市场的切入点是什么?

第三,你到底想解决一个什么痛点?我们看到,创业中很多的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找到市场的痛点,也没找到市场真正的需求,而很多的需求是他们自己想象的,在现实中并没有存在。比如说就有一个做电商大数据的,已经创业两年多了,公司的销售也就区区200万人民币,但是他一年花多少钱?一年要花四五千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到今天为止,他并没有找到真正市场的硬需求在哪?是自己想象说我这个动作大了以后一定会有,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

另外,选择需求的时候我们还要区别是自然的需求和被教育出来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讲中国的BAT,为什么公司能做这么大?BAT所解决的都是我们人类自然需求。

腾讯解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我们都有,交流的需求,自我展现的需求,所以,不需要再去教育的需求;

百度解决的是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当信息爆炸以后太多以后我们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百度解决的就是一个搜索引擎的问题;

阿里解决的是什么?阿里解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基本的需求——交换,我们上经济学课大家都知道,我们最简单的人类交换活动就是一头羊,一斗谷子,在过去的远古的时代,我们是把一头羊牵到另外一个人家里去,后来不方便形成了市场,再后来我们创造了货币,阿里解决的是,我们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所以这都是解决自然的需求。

但是乔布斯做的不一样,我们第一次看到iPhone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个iPhone,也不知道有一个键盘可以点一下就出来一个键盘。所以当人们开始去喜欢上它便像自然的野火一样蔓延起来。

当你要解决一个市场需求的时候,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品?这个人是对我们这个创业者一个需要非常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四,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有的创业,甭管你有什么情怀,你有什么伟大的理想,第一个问题你首先要解决的是你必须赚钱。一个企业和一个慈善组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必须要有盈利的模式,没有盈利模式的创业,全是扯淡。怎么赚钱,是容易?还是难?

另外你的盈利模式中间是不是有可重复的收入,比如说改革初期,几乎所有的高科技的公司都集中在通讯领域做系统集成,当时中国有2万多家,但是,现在活下来的几乎没有,或者是非常少,都被电信公司自己给收了,因为,做系统集成一个非常不好的是盈利模式就是做一单是一单,没有这个连续的收入,那么最好的收入模型是什么?是每个月交租子的,像我们手机话费。

第五,我们在看赛道的时候,要注意到商业模式的可扩充性。坦率的讲做媒体,是比较辛苦的事,有点像做餐馆,一单一单地去做,而做电商尤其是做游戏,尤其是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一旦用户超过了20万人以后,200万人甚至2000万人,所有的运作的成本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在做创业的时候要考虑商业的模式,可扩充性是非常好得非常重要的。

第六,我们要考虑的是竞争。我的竞争门槛有多高,我的竞争对手有多少。

第七,我们要考虑这个商业模式,它的管理上的难度,对执行力的要求有多强?有些商业模式是特别容易管理,有些商业模式,特别依赖于你的管理的,是非常长尾的管理。

第八,要看它的现金流。电商你一定要考虑到,我这个电商是做平台还是做自有品牌?为什么阿里能做的更快更大,因为阿里不需要自己压货,不需要自己压钱,而京东为什么到今天不赚钱?是因为她要有大量的自己去押货但是也可能他现在做大了以后他也可能压货,慢慢会越少。但是你要做自己的品牌,你一定会有压货的,这个对现金流的影响是影响很大的。

03、谈中兴被禁:要做真正有技术创新的企业

中国芯片真实的水平也很明显,不然不会那么惊慌失措。很多芯片的核心部分依然是从美国买来的知识产权。不过美国不会对中国所有公司禁止供应芯片。

对于创业者的启迪在于,要多做真正有技术创新的创业,别每天为单车烧几百亿。资本没有什么可以节制的,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让投资人每天讲捐款、讲良知也不太现实。但政府的相关基金应该节制,一些政府基金数额庞大,都在想怎么投,但更应该考虑怎么收回来。

资本在市场竞争中确实有盲目性,从相对长的时间看,资本市场都是理性的。但短时间内都有 efficiency(效率)和 inefficiency(无效率)的一面。

不过资本不是完美的,但问题是找不到更好的制度代替。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认为能赚钱就投了。我们总用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资本,但问题是资本是 private capital(个人资本),而并非公共资源。

在中国,难有一个节点出现真正的技术创新公司。中国很少有哪一个公司真正靠技术创新得到极大发展。在速食文化的氛围下,很难产生原创性的技术。从0到1的技术创新很少,大部分是从1到N的应用层面创新,做的都是些外围的东西。

我年轻时候比较乐观,我在国内投资有25年了,原创技术的项目全部都打水漂。因为所谓的技术创新,有很多都是“抄”别人的,真正源自中国有自己的IP,从头开始的东西很少。

很多中国原创项目都是盗用别国IP,偷别人东西,伪装一下说是自己原创。国内没有很好的IP保护。很多人都是短期行为、功利主义,难出真正的学者。

作为一个投资人,我非常清楚在追求短期效益的一个文化里面,做原创性的创业有多难,很可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从创业成功的角度来讲,可能做创业模式的创新更容易成功,但我还是鼓励创业者去做一些原创性的思考。

04、谈巨头垄断:创业者想把企业做大比过去难很多

现在经常很多人谈及巨头垄断,其实某个领域中间,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控制绝大部分的数据,变成垄断性问题,全世界都面临这样的问题,Facebook的泄密也暴露了这个问题。

所幸在美国、欧洲有反垄断法,AT&T被拆分,就是美国利用联邦法案发起的反垄断起诉,AT&T 从此被拆分成8个公司。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创业者想把企业做大比过去难很多,巨头对流量、对资本的影响很大,它们的资本来源比一般的机构“便宜”很多。其他创业者硬碰硬可做的并不多。

应对垄断,国际上的惯例是考虑启动反垄断法。从国际经验看,当市场变成一家独大,要用非经济手法。

反垄断不只指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业里面形成垄断或者准垄断后,对价格、定价有随意性,这是反垄断的标准,而不是用正当手法还是不正当手法来判断。

美国只要不触犯法律,就都是市场竞争。但如果在市场里占据份额足够大,以至于可以定价,就可以启动反垄断程序。

垄断最终还是体现在价格。比如腾讯提供的社交是免费的,用微信不需要花钱。阿里、腾讯在主营业务方面没有垄断,腾讯在社交领域不收钱,没有对价格形成垄断;阿里也不定价,卖家在阿里平台上交易,价格由卖家自己定。

商业中,某些行业天然有垄断倾向,比如社交,不可能拆成100个或者1000个社交软件。再比如搜索,现在是一家独大。

这些领域中间,确实要严密跟进,通过很多法律、规则来规范。政府必须有能够严格执行的法律,比如隐私保护法,一旦出现Facebook的情况,一定有处罚。执法不严可能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

本文素材来源:钛媒体、寻找中国创客、新京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疯狂BP免费在线商业计划书制作工具,提供各行业海量风格模板,创业计划书范文教程,此外还有专门团队提供商业计划书定制优化融资对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