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净亏3亿,海底捞的股价还涨了


海底捞于8月14日晚上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盈利预警。

 

公告显示,以6月30日为期末日,6个月内海底捞收入预计高于167亿元,同比减少不超过17%;预期净亏损额约在2.25-2.97亿元之间,同比负增长高于333.16%。

 

 

昔日火锅巨头海底捞,就要陨落了吗?

 

 

 

 

#01

海底捞逃离小县城

 

 

两年前,海底捞在疫情之下,做出了逆势扩张的选择,一年内新开662家门店。

 

截至2021年6月底,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597家。

 

然而,在疫情形势之下,大规模开店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新店业绩不理想更拉长了回本周期,导致业绩深陷泥潭。

 

2021年年报显示,海底捞年度营收411.12亿元,归母净利润巨亏41.63亿元。

 

去年11月,为了纠正此前错判形式盲目开店的错误,海底捞及时止损,结合实际经营状况,关闭门店300家左右;同时启动“啄木鸟计划”,称若门店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店。


海底捞近三年新开店情况 来源 / 窄门餐眼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七个月,海底捞仅开了15家新店。

 

值得注意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海底捞的门店数量由559家缩减为373家——海底捞正在逃离曾经想要占领的下沉市场。

 

事实上,高大上的巨头很难读懂下沉市场,当地消费能力不足,消费习惯难改。

 

据中国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下沉市场渗透率仅达36.59%,换言之,从城市模式走向下沉的路子并不可行。

 

就像汇通达CEO徐秀贤所言,“下沉市场看似大海,其实是浅海,并不好做。”

 

 

 

 

#02

人们不爱吃海底捞了

 

 

海底捞预告上半年要亏损2亿多后,“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吃海底捞了”登顶热搜,约80%的人给了最朴素的回答——“没钱”。

 

网友称“太穷” 来源/微博

 

自疫情以来,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价格便持续下滑。

 

但与此同时,海底捞频繁被曝出“变相涨价”。

 

20年4月,海底捞回应菜品涨价新闻,表示价格调整幅度在6%左右,并在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最后在消费者的怒骂中道歉并恢复原价。

 

21年3月,海底捞又因为将小料中可免费无限续加的牛肉粒更换为植物蛋白产品引起争议。

 

21年10月,有顾客曝光一份72元200g的毛肚,实际重量只有138g;22年3月,毛肚又缩水到“41元半份,仅7片”。

 

海底捞涨价 来源/网络

 

有网友分析,2020年,海底捞的小料涨价1元,锅底涨价2元,部分菜品价格也有增长,价差在2-6元区间。

 

除了菜品价格上涨外,网传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服务质量也有明显下降,“可能是因为员工数量减少了,也可能是疫情期间堂食暂停业务生疏了,感觉服务人员的反应非常慢,直接由‘过度服务’变成了‘服务不到位’。”

 

另外,在疫情大环境下,消费者普遍开始减少外出用餐的比例。

 

尤其对于火锅而言,因为可复制性相当高,可复制性很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家吃火锅了。

 

网友在家吃火锅 来源/微博

 

 

 

 

#03

业务拓展,海底捞还能再“捞”一把

 

 

在主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海底捞也在不断推出新业务,尝试自救。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及时随着疫情状况调整,凭借海底捞集团资源、食材供应链优势,针对地区开展了疫情便民餐饮服务

 

同时,海底捞成立社区运营中心以外卖、外带业务为核心,社群+直播+线上商城辐射,创新化发展新模式。

 

整个5月份,全国海底捞门店提供的外卖餐饮服务,累计创收近2亿元;预制菜、烤串、卤味和啤酒,海底捞也没有放过。

 

海底捞外卖 来源/网络


凭借私域流量运营,海底捞正在探索和满足新常态下的餐饮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海底捞公开宣布,正在考虑海外业务Super Hi(特海国际)分拆上市的决定,打出出海新副本。

 

海外的稳定客流和高客单价,为海底捞的分拆业务提供了底气。

 

海底捞海外店 来源/网络


海底捞披露财务数据的第二日,港股海底捞股价涨幅便一度超过10%,是7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最终收盘报价17.3港元/股,涨幅7.99%,总市值964.3亿港元。

 
从二级市场来看,海底捞并不好看的数据得到了资本的认可,海底捞还能再“捞”一把。



疯狂BP已经为1000+早中期项目进行BP服务
辅助融资金额10亿+
了解定制服务请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