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AB轮投资应该是在爆点前进入

转载2018-01-03

导读:王世雨,2012年加入启明创投,2016年升任执行董事,曾成功投出过B站、美图网、云图、铁甲网、洋葱海外仓、闪电降价等社交、电商类项目,并曾担任知乎网董事。

(本文转自公众号: 小饭桌

本次专访中王世雨着重谈了以下几个要点:

· 什么是好的社交产品?

· 爆点未到之时,如何抓住早期机会?

· 错失也是投资生涯的必修课

· 对入行新人的建议

坚信“社交”的机会

 

2014年,王世雨在B站B轮融资时成功出手。复盘时,他曾陈述了自己如何用理性判断一步步纠正自己的感性认知,最终出手的全过程。王世雨最早在2013年B站A轮时就开始接触团队,也是这个项目让他对社区行业进行了透彻的研究。本次专访中,他分享了这些年对于社区、社交领域底层逻辑及变现通路的深刻理解,干货满满,一起研读:

社交和社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因为这两个概念有交叉,所以经常会被混为一谈。

“社交”的概念整体偏工具性质,通常特指“社交工具”,“社区”则偏用户积累和沉淀。社区是一种类似“池子”的结构,与之相对应,“社交工具”就是管道。一个好的社区可以存在十年,但工具的生命周期就没那么长了。

现在谈到做社交一般默认是做陌生人社交,因为熟人社交基本上已经被微信、QQ垄断了,很难做。但陌生人社交本身就比较难沉淀成为一个社区,此时,社交产品大部分时候都会以“工具”形态存在。

我觉得“社交”的机会一直存在。因为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种工具的话,那么永远都会有更新、更刺激的玩法即工具出现,去替代原来的工具。像陌陌之后有了探探,探探之后会不会再有其他的?我觉得一定会有。

第一代陌生人社交工具(陌陌、探探等)主要偏荷尔蒙社交。这个方向依然会不断涌现新的工具,因为这是刚需。但肯定还会有一些新的形式,比如玩吧、同桌游戏这样主打玩伴的App。

其实王者荣耀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小的社交平台,大家可以边打游戏边交流,这也属于“玩伴”的概念。目前“玩伴”这种关系的社交形态已经陆续涌现,但最终会不会变成一个特别大的公司还有待观察。

如果是针对某款游戏比如王者荣耀的社交工具,它的生命周期就会很短;而如果是“玩吧”这样的就还好,因为它整体上游戏的属性并不是那么强,里面很多功能比如你划我猜、谁是卧底这种小游戏更近似桌游。这类工具的生命周期就会长很多,这上面形成的社交关系相对来讲更长一点。

什么样的社交类项目算是好项目呢?我刚才提到,社交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来讲,“好”的标准无非就是这几个:好用、有新意、好玩。

“工具”的第一要素就是好用,包括产品的整体体验是否流畅等;而对于互联网工具来讲,还要有新意,即是否创造出了更简单、更刺激的交互体验。比如当年“用户积分”就属于一种新功能,再比如当前的emoji卖萌这类东西。

那些用户量能做得很大的社交产品,不管什么具体属性,一定遵循“大道至简”原则,而非堆砌一堆复杂的功能。因为越简单的结构,才能够包容越多的人。

但是社区类的产品,坦白来讲直接变现比较难,因为社区本身就是非利益导向的,并且有着更高诉求,偏精神层面,和社群或是类似医生解答、病人付钱这种付费服务性平台完全不是同类产品。只有建立在人与人平等讨论的氛围之上,才可能成为一个社区,否则那就是一个工具。

所以社区变现只能走曲线救国道路,即你的主要流量人群是冲着这个来的,但最终变现可能是通过某一个分支去实现的。

VC投资赚的就是预判的钱,要提前才能赚钱

 

2015年,随着“找”字辈交易平台(找钢网、找塑料网等)纷纷获得融资,产业互联网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王世雨最早在2013年就出手过一家叫做“铁甲网”的二手工程机械车交易平台。在行业爆点未到之时,如何发现别人未发现的机会并推进、落地,如今复盘其投资过程,他的经验尤为珍贵:

我在2013年投过一家公司叫铁甲网,这是一个做二手工程机械车交易的平台,属于产业互联网项目。那个时候,这家公司别说融资了,基本上连见投资人都很难,因为大家根本不看这个领域,2012~2013年的关注焦点都在移动互联网,那时产业互联网还远远没到爆发点,也没有那么多“找”字辈的公司起来。

所以当时这个项目在我们内部遇到了很多阻力,因为之前市面上有过做汽车二手交易平台失败的先例,大家的疑问在于:二手汽车都没有做起来,为什么二手工程车能起来。

当时我花了很多精力去调研市场、分析机会。当时国内二手车的总供应量并不大,购买新车是主要方式,加上大部分人都把车当成家庭的一类重要资产,所以供给端并不稳定,定价权掌握在车主手中,不由行业决定,同款、同年份二手车价格可能会相差很大,导致二手车成为一个非标品。

所有的二手物品都会面临这个情况,即使是标品,只要进入二手市场流通,就会变成非标品。这是二手交易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在工程机械领域这个问题就会小很多,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把机械车当成“交通工具”。尽管它仍是一项重要资产,但一般人都会把它视为“生产工具”,而不是家庭消费品。

判断一台工程车的标准就很简单:这个东西能不能干活?还能干几年?能干什么价位的活?所以车主在卖机械车的时候也相对理性。而且中国的工程车虽然大部分也集中在个人手里,但这些个人其实是一个个的“小B”,他们的专业性要大于普通的二手车车主。

中国大部分的机械车用车需求来自建筑公司,而且他们不买,只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工程机械车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小B即那些与工程单位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个人手中。所以在中国,工程机械车是具备二手交易基础的,这就类似于淘宝。

而在美国,80%的工程机械车都集中在公司手中,它的交易模式是拍卖会。在美国卖100台机器,买卖双方加起来大约只有十几二十人;而在中国,卖100台机器可能会来200多个人,然后这100台机器还会分属于八九十位卖家,要是用拍卖会的形式,竞价必然不会充分,所以拍卖形式在中国走不通。其实在2000年之后,美国已经有一家类似的公司进入了中国,但做了十年都未见起色,这就是中美之间的差异。

为了论证二手工程机械车交易平台为什么能做,这个模式为什么适合中国国情这两个问题,我们当时花了很多时间。平时投一个单笔价格在一两千万美金的案子,也就是四五十页PPT就搞定了,而这个案子最终投的金额只有200万美金,我们做的PPT页数是平时的两倍,花费的时间是平常案子的四五倍。

虽然如此艰难,但当时还是觉得,既然自己看到了这个项目,并且坚信自己看到了一些别人没看到的机会,如果不落实下去,会睡不着觉的。

曾是快手B轮融资前第一个接触的投资人

 

近5年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快手无疑是尤其突出的一家公司。譬如早期投资人晨兴6年前投了200万美金现在赚了几千倍这种事自不必提,DCM、DST、红杉等机构接连入局,因终未错过被独角兽带着狂奔而倍感喜悦。王世雨也曾是最早接触快手团队的捕手之一,他在接受专访时独家披露了错失快手的前前后后:

我们算是最早跟快手接触的VC。那时候他们还叫“GIF快手”,宿华还未加入,我最开始见的是创始人程一笑。

当时公司只有4个人,在北五环外一个民居里面办公,推门进去就是大学男生宿舍的样子。

他们当时在融A轮,大概有一二十万DAU,但是是纯工具的形态。跟团队聊完后觉得他们这么少的人竟然能做出这样一个产品,很不容易。最终因为太偏早期了我们没有投,但从那时起便与快手团队建立了联系。这是第一次接触,大概是在2013年的秋天。

宿华加入后,快手加快了从工具转形成社区的步伐,融B轮的时候,我、宿华还有程一笑3个人在五道口华清嘉园他们办公室楼下的光合作用咖啡厅碰面,我们当场就把估值、融资额谈得差不多了,我就拿着这个项目去内部过会。

但当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2013年投资了美图的A轮,2014年5月美图推出了美拍,上线几个星期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00万,涨势也非常凶猛。当时我们判断二者可能会是竞品关系。并且当时从数量、产品表现上来看,美拍显然更好一些,所以最终大家放弃了快手。

但我当时曾在memo里备注过一句:快手和美拍是有区别的,一个偏社区一个偏工具。

至少那个时候,美拍更像一个工具,大家拍完后仍会转到朋友圈去。所以美拍其实扮演了“管道”的角色,一头把物料扔进去,另一头输送到别的地方。

而快手是一个“池子”,大家发了东西后,更多选择留在里面消费。尽管也会传到微信、微博,但仍有很多人沉淀在里面。

当然从用户画像层面来讲,快手更偏年轻。因为那个时候快手其实是以高中生为主的,而不是我们如今所标签化的“农村人群”。

当时我们如果投的话,估值大约在6000万美元左右,占股16.67%。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其他机构在跟他们接触,我们应该处于一个最好的位置。

这应该是我错过的一个很可惜的案子。因为它当时出现时,你并不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个阶段,而是很早就接触,并最终还谈到了合适的、可执行的条件之后却丢掉了,所以非常可惜。

对入行新人的建议

 

作为一名拥有10年投资生涯的老兵,王世雨曾成功投出过B站、美图网、云图、铁甲网、洋葱海外仓、闪电降价等项目,并曾担任知乎网董事,来听听他对入行新人的忠告:

投资是一个既长又短的行业。

为什么长?因为从职业生涯来看,投资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国外有60多岁的同行依然战斗在事业最前线;为什么短?也是大部分从业人员焦虑的心态所致,大家都恨不得马上遇到爆发性的行业、案子,一战成名。但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机会,所以更新人应该以相对平和、长远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很有生命力,可以走得很长。

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当中,比起二级市场等其他行业,VC、PE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我们目前还是很早的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讲,厚积薄发才是最重要的。

刚入行还是应该多跑、多聊、多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有机会,最好把一两个行业看深、看透。你只有把这个行业看透以后,才能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去指导你看其他行业。因为每个投资人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熟悉和了解,他们靠得就是自己的判断力。

特别是现在互联网迭代周期又很快,快速形成自己的判断逻辑非常重要。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前提条件,之后把掌握到的信息和知识装到自己的逻辑框架里,产出你的答案:投还是不投?投多少?估值多少?

每个人都会有知识的盲点,特别是遇到新行业或者老行业里面的新方向的时候,此时你过去的知识就不一定用得上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逻辑框架,它能指导你在看新的行业的时候,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其实即便是今天,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仍然会大量存在,有些东西就没办法充分。当条件不成熟但又要做决定时,你只能“拍脑袋”,但凭什么你拍脑袋就能比别人拍脑袋靠谱?靠的就是强大的逻辑框架。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小饭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注册疯狂BP,创建投资人想要的商业计划书,开启融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