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是因为这四个问题

导读:lemon最近接了几个“私活”,到各高校的创业基地溜了溜和同学们谈了谈心,发现大学生创业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们一些帮助。

一、大学生创业的残酷现状

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与此同时,2015届大学生创业人数也创了新高,达到20.4万人。

其中,大学生创业3年成功率仅为1%左右,而世界的平均数据为10%左右,欧美为20%-30%左右。不仅是大学生,整个青年创业人群的创业失败率也很高,根据YBC的统计,目前我国青年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

二、大学生创业的几大问题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如此低,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创业方向的思考不够深入,初心不够坚定

大学生很多时候的创业驱动力是因为参加比赛等,有时候也因为从众心理参与到创业之中,他们的创业想法大多源于校园,除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产学研结合类项目,大部分的项目技术门槛很低,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经过和大量的投资人和创业大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逻辑往往混乱,缺乏深度思考。具体表现在:有些伪需求、对市场的认识不准确、项目设想停留在纸面上等。

在投资人看来,大学生大赛的项目表演性质居多,常常看到“连续参赛者”。一位担任过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投资人表示:“90%以上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到可以拿来探讨的程度,50%的商业计划书可以直接进回收站,逻辑混乱、产品思路不清晰、自以为是、财务预测模型拍脑袋比比皆是。”

2.缺少资金,项目停留在设想阶段

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平均在10w左右,对于创业项目来说这个资金并不多,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筹集资金相对困难。《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比例约为78%,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的比例均较小,还不到5%。

看到这里或许你要问,为什么大学生创业获取风险投资的比例那么小?

由于投资机构需要对股东负责,追求的是资金效益的最大化,而大学生创业群体由于项目非常早期,且团队比较稚嫩,市场化能力比较弱,也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不敢投资大学生创业团队。

而一位大学生在参加创业比赛时也坦然:“参加比赛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拿获奖的奖金,毕竟创业公司还是比较缺钱。”

3.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团队比较稚嫩

企业管理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不仅是大学生,很多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此外,大学生创业团队通常组合的比较随机,缺乏互补性,最常见的是由几个关系好的朋友组成。

创始人的三大职责是找人、找钱、把方向。大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尚浅,又缺乏学习和快速提升自我的途径,容易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此外,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普遍对未来过于乐观,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4.市场推广困难

项目如果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无法真正投入市场,缺乏项目实践和产品调整的机会,也就无法准确的把控市场,那些大学生认为的行业痛点有可能是“伪需求”。当然,大学生的资源普遍严重匮乏,拓展市场阻碍重重,再加上启动资金很少,很难打破现状。

三、给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1.“反思”自己的创业初心(非干不可,那就是要干)

创业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创业?

这个初心应该不是获得奖金,或者是为了获得所谓的荣誉,而是一个对待解决某种问题非做不可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会帮助你克服各种困难。

2.找到第一笔钱(3F定律)

前面我们提到了五种大学生创业获取启动资金的途径,结合创业寻找资金的3F理论(Family、Friends、Foolish),我们建议大学生寻找第一笔创业资金的时候,优先选择家人支持和个人积蓄,其次考虑政府及风险投资。

第一笔资金的额度通常比较小,创始人对资金的运用要有规划,但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验证是最重要的,验证产品、验证团队是否能够有能力做这样的一件事情,这样试错成本最低。

3.获取真正的市场和用户

明确你的用户群体和面向的市场,在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将产品投入市场中,接受真枪实弹的考验。通过数据观察市场的反馈,及时做出运营和产品的调整和迭代,别忘了你的用户是产品的体验者,多听听他们的声音。

点击注册疯狂BP,创建投资人想要的商业计划书,开启融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