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的生存方式:全靠求生欲

转载2018-05-04

从围城外看创投圈,满目尽是“独角兽公司”,“获得数千万融资”、“下一个风口”等引人无限遐想的字眼。身处围城之中,我们扮演着记者、投资经理、FA、产品经理、公关等角色,见证着互联网创业时代的滚滚浪潮。

或许你曾经立志投身创投行业,却不知道快节奏的工作性质适不适合自己;或许你曾经梦想着创业成为下一个“中国合伙人”,却担心自己熬不过无数个焦虑的夜晚。

这里有五位创投行业的工作者,他们和我们分享了:科技媒体记者的白眼背后的内心戏;投资经理光鲜外表下的辛酸;FA 作为“双乙方”说不出的苦;产品经理如何化解无数的需求夹击;以及初创公司公关和媒体老师之间的爱恨情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活跃在创投圈人士的生活,看一看他们的日常的“内心戏”。

(本文转自公众号:  真格基金)

媒体人篇 

我算是阴差阳错做了媒体,刚开始采访所谓行业大佬、创始人的时候,感觉他们头上都戴着光环,一个个说的故事都特别牛逼。后来听多了,一些明显的自我吹嘘都懒得去戳穿,点点头把话题绕开就行了,媒体虽然喜欢听故事,但是你也要给我们实在的东西。

在采访了几十上百个创业者后,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大部分说不方便透露数据的,基本上就是没有数据,或者数据拿不出手,当然不排除有的确实是隐私需要。做媒体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那些老是讲自己“颠覆行业”,“握着大把资源”,过去干过什么以后要怎么样,却不谈现在在干嘛的,一开始还会追着问业务相关的问题,后来发现问了也是白搭,因为现在公司就没有东西可讲。这种一看就知道,公司做不了多大。

创投圈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有时候我们会收到一些爆料竞对的负面消息,如果消息多方求证后属实我们还是会发布,当然也不是所有媒体都会去做求证,毕竟很多读者只是想看“料”。

在抢新闻这件事上,你的态度够不够真诚、你和这个创始人此前是否建立过关系,还有你所在媒体的权威性都是很重要的。

你看有一些发稿特别快的媒体,有什么大新闻都是前几个发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在大多数媒体之前拿到通稿或听到风声。

投资人篇 

刚刚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DiDi 刚开始公测。有一些创业者聊完,觉得不错,思来想去没投,结果转眼就翻几倍,现在已经是独角兽了;还有一些见完觉得不可理喻,怎么会有这种商业模式,结果过了两年,竟然上市了。所以我们这行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就是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

常常有人问你们就没遇到骗子吗?说实话,这种情况真的不多,我是没遇到过。但也有特别让人生气的情况,比如结了婚一生孩子要稳定就把钱退回来不创业了;还有的本身业务做的好好的,碰上个风口就要赶,转来转去业务也忽视了;还有的一条道走到黑,无数的事实验证了行不通,还要死撑,这就不是坚持而是固执。

其实做投资,尤其是做早期投资,我们主要的工作形式就是聊天,比如我们很关注创始人能不能 all in,一些比较现实的家庭因素确实会对创始人发展造成影响,但直接问隐私又不太好,怎么提问确实有技巧。

为了“大浪淘金”,每天会议从早排到晚,我印象中最高记录一天见了 16 个人,最后嗓子都发不出声音了。还有几次,为了投一个外地的创业者,争取多点的份额,早上飞下午回,晚上再跟同事开会,唉,做这行谁还没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啊。

辛苦归辛苦,成就感也是有的,有时候看到自己的出的主意对被投公司产生了好的效果,感觉好像自己也是公司的一员,这种陪伴公司成长的感觉也许就是(薪水和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的)早期投资人最大的意义所在了。

当然,在这个行业里最羡慕的还是那些能把自己“投”进去的同行,见证了各种风口惊心动魄的变迁,有一天能自己也试一把,这才是最带劲的。

产品经理篇 

5 年前,我还是一个在某大厂里混迹的前端开发工程师,那时候我只要专心研发技术,少写些 BUG,按时交付上级任务,每月就可以拿到一份略高于行业内的平均薪资。

然而,当时“产品经理”岗位被行业内的人炒得火热,同时就业市场需求巨大,于是决定转行去试试当时人人都想做的“产品经理”。没想到,这一入坑就是 5 年。5 年来,我每天微信聊天最多的不是我老婆、呆得最久的地方不是家,而是“一群人”和办公室。

初创公司的产品经理和之前的大厂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调动,所以有时候一个产品经理既要主导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要配合运营做用户增长,协调创始人做战略发展规划,甚至亲自操刀做起美工。

来自用户的哪些需求会做,产品人自己十分清楚,需求优先级和排期里面来自用户方的比例较小,我们更重视的还是战略级、商业化以及来自运营市场的需求。用户的话要听,但不能照着做。这点做产品的人心里都有数。

每天接受各方扔来的各种需求,最怕的还是销售部门的同事。每次都是毫无预警的来,一句 “你看,我们刚又谈成了一笔 XXX 的生意,这个广告位必须放在明显的地方,开屏最好!对了,这周能马上上线吗?”每次都想怼销售,砍需求,但最后也只能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解释技术开发资源不够,目前需求无法立马做,需等到下一个版本。但销售总会用“能给公司带了 xxx 利润”等说辞强烈要求将需求优先开发,最后迫不得已只能让技术人员加班熬夜使销售的需求立马上线。

这种突如其来的临时需求变更,若不是涉及商业变现,能给公司带去多少实际营收和利润,一般我们都直接回绝,按照每一个版本的需求正常排期做。当然,我们十分鼓励各部门同事微信扫码支付后再和我们提需求:)

一年里最难熬的除了每一次的发版上线,还有就是年底 KPI 的考核。为了达到 XXX DAU,拉新 XXX 用户,留存率保持在 XXX%,到了年底之前的几次发版,所有能增强用户粘度、提高 app 打开率和使用时长等刺激用户的办法,我们都会用上。

所以每到 12 月出现 “瓜分亿万红包”、“日常任务打卡”、“积分送礼”等有钱拿的好事,都是产品人为了达到指定 KPI 而做的撒币式迭代。

FA 篇 

很无奈,我们就是所谓拉皮条的,但我天天加班写融资方案的时候谁看得到啊。在早期,FA 也算一个苦活,要做大量的体力工作和事务性工作。

我最早在银行工作,觉得没意思就出来了,原本觉得财务顾问是个造福创业者的工作,没想到也被误会很深,面对投资人,有包装项目抬高价格的嫌疑。面对创业者,有打压项目压低价格的嫌疑。

看上去好像是在创投圈,谈的都是新鲜事物,但作为双乙方,对待两边都是小心翼翼。有的项目方融资时态度可好了,最后要给服务费就各种推脱,一改之前的态度。

做这行也会遇到创始人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有的让我找一些好忽悠的投资人,有的又让我找专业懂行的,不然普及业务就得普及半天。

现在做 FA 的人太多,机构的、平台的、个人的,鱼龙混杂,做 FA 的短期见钱快,但回报率不高,平台抽成多,所以很多在平台做一两年就自己单干所以牛逼的就想出去自己干,这样干一票大的就可以吃三年。

大家也各有各的打法,有的是认真了解行业,努力提高自己实力,作为融资时的强助攻;有的是打概率战,找一堆项目拉群完成任务,成不成随缘,只要勤奋地拉群和追反馈。其实真的做得好的 FA,还是能给项目方提供很大的帮助。

公关篇 

公关生活和大家想象中的公关生活还是不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在科技公司,没有那么多的套路。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苦。

像我老板就是理工科出身,做事非常踏实靠谱,但是提到采访演讲就连连摆手,让我的工作十分难做。找来媒体老师约采访,他也希望就谈谈产品,不要讲自己的故事,但是故事才是媒体们的爱啊!

除了公司同事外,我们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媒体老师了。和各家媒体老师们的关系都得维持着,不然哪天出了我们一个负面,找过去让别人修正/删稿,人家根本就不会理你。

但科技媒体流动率特别大,好不容易和某家的媒体老师混熟了,过不了多久,别人就跳槽,关系又得重新建立维护,宝宝心里苦啊!

之前还遇到过一些媒体老师,写了稿子之后不核实直接发布,结果稿子里有不少错误。有的错误属于别人看来没什么,但是对公司内部尤其是我们公关团队来说,非常严重的错误。这时候我们只能憋着心里的怒气,去和媒体老师软磨硬泡,希望他们能把错误改过来。哎,可以说是对人性的直接摧残了。

总的来说,公关这行其实也不像大家想的,必须得八面玲珑混成人精,但是确实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比如竞对又有什么新动态了,政策又有什么新变化了,行业又有什么重大活动了,哪儿哪儿的采访活动需要争取了等等等等。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真格基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注册疯狂BP,创建投资人想要的商业计划书,开启融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