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为什么分股权难:出力也要分股权

解读2016-11-17

最近有朋友聊他的公司,说到公司里的某创始人最初参与公司创立时,出了一部分钱,按出资比例获得了一定的股权。但在公司之后的发展中,这位创始人一直没有对公司产生什么贡献,而其他创始人则吭哧吭哧干的非常辛苦。现在公司已经做大做强了,那位创始人用出资换来的那部分股权,按公司估值,价值已经翻了几百倍了,付出的工作和效果却比其他创始人少的多,慢慢地其他创始人开始都不太满意了。

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朋友们提及。猛然间,创业企业里股权如何分配突然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题,成为了各个创业社交平台里,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回头想想,似乎以往公司股权如何分配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那么艰难的问题。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

一、传统与创新,股权分配标准大不同

长期以来的习惯思维是,股东对公司的贡献主要是出资,按出钱多少来分股权。我国的公司法和工商局的公司登记注册手续,也进一步认可了这种思路,严格按照各个股东的出资多少来划分股权比例。相应地,大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印象就是:股东对公司的唯一贡献,就是出资。

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公司这种制度,起源于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为了给殖民活动融资而产生的。蒸汽机发明之后,为大规模修建铁路的融资需要,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总之,公司最初产生,就是为了融资。换句话说,公司产生的年代,钱、资本是最重要,或者说最稀缺资源。谁掌握这种稀缺资源,谁就有资格要求获得股权。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这基本上都是合理的。因为大部分较为传统的行业,都是靠资本来发展生产。比如,房地产行业,能拿到钱、拿到地,生意基本上就能做起来了;再比如,制造业,有厂房、有设备、有流动资金买原材料,生意基本上也能做起来。在这些传统行业里,企业要生产经营,资产是最重要的资源,谁出资产、谁就是股东。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的轻资产模式。一方面,经济现代化的标致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高的比重,所以现在的创业也越来越多是在服务。我身边很多朋友的创业,性质上大多是在中介、咨询、销售型企业。另一方面,这一波的创业潮也更多的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互联网、O2O、智能硬件设计软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资金和实物资产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的能力,科研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各种人脉资源等。简单的说,这样的企业,人如果不再是那帮人,即使钱还是那笔钱,企业也是做不起来的。相比之下,如果是重资产企业,只有有土地、厂房、设备、流动资金在,花钱就能雇到经理人、销售人员、生产线工人。

因为现在的创业集中在服务业和科技创新领域,所以大多是轻资产、重人力的企业。如果仅仅只是按照资产,按照出资比例划分股权,就难免造成不公平、埋下股东关系的隐患。

二、什么情况下,什么贡献,可以分股权

企业是什么?

科斯、张五常、张维迎这些经济学们说的挺到位。企业就是,你有你的资源,我有我的资源,我们大家搭伙,把各自的资源贡献到企业这个平台上,商量好怎么组织这些资源,然后一起去做一番事业。你出资产,资产包括钱、土地、设备机器;我出力,这些人力资源包括商业决策、管理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包括操作机器、端茶倒水等普通劳动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出资的股东、负责经营的经理人、从事普通劳动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每一部分都有股权。只有掌握公司最急需的、稀缺资源的人,才有股权,人力成为一门可以分到股权的稀缺资源,也是有发展的过程。

在传统情况下,资产是最重要的、最稀缺的资源。经营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大部分时候股东就是公司经营者,所以股东贡献他的经营能力,一般不会特别以股权的形式反映出来。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存续的时间越来越长,股东没有能力全面管理公司,或者也懒得亲自做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职业经理人就出现了。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已经不是普通劳动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不是那么好招聘了。为了让职业经理人更卖力的为企业、为股东工作,股东们只好拿出一部分股权来激励职业经理人,让职业经理人的利益捆绑到企业这架战车上。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作用往往仍然是最主要的,所以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只占公司股权很小的比例。

再然后,随着科技企业、创新企业的出现,具有商业经营才能的人、具有科研技术能力的人,在企业发展中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稀缺资源。没有他们,创业项目无法启动,创业企业无法做大做强。当然,这样的创业企业也需要钱,但是他们已经可以跟出钱的人说:我们不同意被雇佣,我们一起平等合作,如果你不同意,我们还能找到其他投资人愿意跟我们合作。于是,拥有创新知识、技术成果、商业决策能力等人力贡献的人,与拥有资金等物质资本,开始平等合作,共同组建企业、经营创业项目。

对于普通员工,虽然企业也需要从事普通劳动的人。不过,由于人才市场上能从事普通劳动的人相对较多,容易招聘到,可替代性强,所以普通劳动能力不是稀缺资源。也正因为这样,普通员工往往获得不了股权。但是,由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效率往往越来越低,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出于提高管理效率的考虑,开始尝试采取全员持股模式。因为,相比在全员持股下提高的劳动效率,以及减少的管理成本,给员工股权成本反而不那么高了。无论是通过期权、员工持股会、虚拟股还是阿米巴经营、内部创业,普通员工也开始获得一部分公司发展的红利。

三、结论

无论是按出资分配股权,还是综合考虑出资和出力两种贡献来分配股权,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是合理的。采取哪种方式分配股权,需要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来确定。一旦对本行业股权分配方式错误判断,那么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股东心中自然会对股权的公平与否产生想法,再加上外部人才市场里不断出现拿着股权招徕人才的竞争对手,很可能出现人才流失、创始人团队产生间隙的问题。而对于轻资产、重人才的企业来说,公司没有可以抵抗经营风险的固定资产,一旦人才流逝、团队涣散,公司的发展将会立刻陷入停顿,更谈不上继续发展壮大。

文章最开始那位向我提出困惑的朋友,最后他也只能付出不小的代价,回购了那位创始人的股权。如果不尽早回购,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越往后,股权将越来越难以调整,成本将更加高昂。

文/杜国栋(简书作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更多创业相关的干货内容,请进行关注我们疯狂BP创业干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