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商业,VC你为什么不感冒?

案例2016-12-13

最近不假思索的冒出一个问题,既然VC竞争那么激烈,好项目那么难找,VC们为什么还执念于既有思路,扎堆高估值大项目?能不能有一种微创投模式,在后互联网时代,在去中心化的今天,有那么一两家VC出来,做罐头换飞机模式的微创投,不以IPO为目标,以成就小而美现金流公司为目标?有一些基本分析如下:

1. 首先我们把VC当做一个行业来看待,VC手里的钱即是这个行业中的产品。伴随着实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股市的低迷,这几年投资渠道日益收窄,大规模的闲置资金涌入VC市场,导致VC门槛大为降低。所以经常能见到某某煤老板摇身一变成了天使投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VC市场里的产品突然多了起来,市场开始饱和了,僧多粥少。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就像几年前的彩电市场一样,需要换电视机的消费者已经更新换代的差不多了,而电视机厂商手里还堆着一堆的彩电卖不出去,只好作白菜价出售,由于市场空间有限,几大厂商互相血拼,一时间腥风血雨。

现在回过头来看VC,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市场上握有数亿美金的VC一下子多了起来,而能整正消化这些资金的创业者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最近发生的共享单车资本大战了,以及2015下半年以来,很多创业项目都融不到钱,而个别项目总是一鸣惊人的融到巨额资金,而且投资方往往不止一个。搞得跟几年前山东炒大蒜一样,哄抬物价,制造海市蜃楼么?

2. 互联网经过90年代末的熏陶与沉淀,到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到今天,互联网的红利已基本被瓜分殆尽。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就好比数个世纪以来,人类战争的主战场一直在欧亚大陆,直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大波欧洲人乘坐五月花号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开疆拓土,在北美宣誓新的主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新兴国家。

我们回归商业的本质,传统商业就像欧亚大陆一样,经过蒸汽时代以来数百年的耕耘和政治变幻,格局已基本稳定;互联网好比是在传统商业领域里发现了新的美洲大陆,旧世界的秩序在这里完全不适用,一大波探险者先人一步,来到这片新大陆,圈地为王。这便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移动互联网则好比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基础上,发现了加利福尼亚的金矿,引发了又一批创业热潮。

3. 今天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就好比是美利坚合众国政权已经建立并初步稳固,世界再无新大陆可以发掘的时代。当此之时,旧大陆已瓜分殆尽,新大陆不知在何方。这时有一些辨清时局的人高呼,我们要建造一艘宇宙飞船,去月球上继续我们的殖民事业。

问题恰好出在这里:作为去月球的基础设施的飞船还没造好呢!这个时候,一部分实力雄厚的VC开始招兵买马造飞船妄图登月;实力不那么强的VC造不起飞船,只能拼命的发现茫茫大洋中的海岛,想着,既然我造不起飞船,看看有没有新大陆可以以我之名冠其之姓,冠一个小岛也是OK的;一些吃瓜的群众,只好看个热闹了。

4. 那么,实力雄厚的VC造的飞船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就是那些号称可以成为十亿美金独角兽的创业公司。然后,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市场上的人才供应量是固定的,某一新兴技术的出现,必然导致人才供应短期匮乏,也就是说能造飞船的人才也是有限的。就好比最近几天朋友圈流传的一片文章,航天人才被巨头收入麾下导致创业公司无人可招云云。鉴于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基本事实:能成为十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真的不会很多了。

5. 鉴于以上客观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假使我是一个普通的、想要黑马胜出的VC品牌),在这样的客观市场环境下,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市场策略?答案就是罐头换飞机模式。90年代我国还造不出飞机,俄罗斯、美利坚个个装备精良。这个时候,聪明的炎黄子孙做了什么事呢?典型的就是前首富牟其中的罐头换飞机。我们用一车厢又一车厢的罐头,换来俄罗斯的一架架飞机。

这个故事有三层含义:一是当时我们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不敌欧美,所以我们我们玩不起高大上的,只能玩些小的;二是虽然我们玩的是罐头,但是罐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品,它的用户基数大,市场空间极大,而飞机虽然高大上,但是市场容量有限;三是在敌众我寡的客观形式下,我们果断的选择了自己的优势与敌人的劣势相博弈,最终以空间换取了时间。这个故事,放在当下的VC语境,一样是有启发的。

6. 说到VC领域的“罐头市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下,十亿美金独角兽已经难以发掘,顶尖人才也基本被圈完殆尽,但是次一级人才依然相当饱满,垂直市场还远远没有开发完全。我们依然以地缘政治为比喻,来形象的描述这个问题。发现新大陆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通往月球的船票一票难求,但是,太平洋上依然有数以万计的待开发岛屿,这些岛屿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开发这些岛屿,或许只需数百万美金,并且经过良好的耕耘后,能够收获良好的、绵长的现金流,比起登月计划,尽管收益可能降低不少,但这种务实的做法风险也大为降低;此外,开发一个岛屿,不需要顶尖的前沿天体物理学家参与,一个在农业领域有多年耕耘经验的农场主,或许也能对岛屿进行良好的耕耘和运作;再辅以系统的培育,或许终能成为一座美丽的桃花岛,引得游客无数。

7. 回到用户端。用户或许还没有迫切到想要登月、想要人工智能。衣食住行依然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是用户对衣食住行产生了更高阶的需求。以前用户总是去巴黎,去旧金山这种人扎堆的地方旅游,今年用户去桃花岛度个安静的假,就这么简单。这个时候,VC的野心又蠢蠢欲动了:我能不能把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基因带过来,弄个规模经济?用蒸汽机碾压一切,用Internet连接一切?拜托,不要这样,我来桃花岛,只是因为它跟别的岛屿不一样,它很独特,很美很安静。规模化,怎么能创造一个个小而美的商业呢?所以张小龙说,我们希望用户对待小程序是用完即走。就这么简单。

综上所述,我在思考,并建议:在这个特别的过渡期,有没有哪一家VC机构,愿意跳出舒适区,拥抱转型,支持小而美的商业,支持小额度融资创业呢?小而美的商业要用心经营,所以它的模式是绵长的、有现金流的,请放弃IPO的贪欲,让我们回归商业,用心经营服务好我们的用户,顺便,赚钱。

IPO的欲望会让很多人疯狂,对于诸多不适合通过多轮融资走向IPO的项目而言,往往如喂食鸦片,它以投资人的野望,摧毁创始人的执念。风险投资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浪潮而达到巅峰,并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火热的行业中;也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现,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的VC,甚至成就一大批叱咤风云的VC个人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那么,伴随着互联网的饱和和市场格局趋于稳定,行业成长性和利润空间也必将被大大压缩。在这样的客观事实下,VC们有什么理由不思考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呢?

几年前我们都以为互联网的疆域起无比辽阔的,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发现,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我们不得不残酷的接受这一基本事实:巨头BAT已经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并且BAT之间似乎也没有城池可言。这或许要归功于两个基本的物理原理: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人类记忆和认知的有限性。因为信息传播的高效和廉价,几乎无中间环节,可以让任何两个个体之间发生直接连接,导致中间不需要任何的过度或缓冲地带,所以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轻易的占领整个市场,而不像传统市场一样,受不可逾越的物理空间所限制,必须要置身这个物理空间,才能享受其完整的服务体验。

同时,因为人的认知有限,加上互联网又是一个信息供应市场,人的大脑是很难接受大量超负荷信息的,这与施特劳斯的定位理论是一致的。这样势必造成用户只能选择有限的平台,并且用户越来越倾向出现超级APP以解决衣食住行一揽子琐事的;而身在物理空间的人们,必须接受一个基本现实,活在真实的社区中,每天接受着大量重复的场景熏陶,对周边事物逐渐培养出了高度的认知,这样,当他做选择时,必将倾向于选择自己认知范围内的熟悉的线下场景。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总是高度垄断的,而线下商业总是零散的缘故。线下商业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比不过互联网三五载的跑马圈地。但是反过来,互联网企业因为其线上的天然基因,很难打造一个完整的用户体验闭环。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做线下业态,做一个死一个的缘故,最强大的,也莫过于阿里的B2B的线下能力。

也因此,BAT才会纷纷建立生态,连逼带哄的企图把线下商家笼络到自己名下。什么叫生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我的地盘你听我的,大家一起有饭吃。但是,终归,线下商业是有其物理局限性的,也因为这些物理局限性,为他们创造了生存空间,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小而美的商业。

讲到这里,提炼出我的三个基本建议:

(1)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思路

(2)修正估值模型

(3)优化LP结构,给小而美商业更多空间

我理想中的小而美商业,融资一两次,金额不过数百万,就足够撑起一个美丽的商业。这对于VC们而言,何尝不是改变世界?与烧钱支持登月的VC不同的是,他们改变了某一部分人的生活;我们这个群体,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支持我们,就等于是改变了一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因此,你也真正改变整个世界。

文/Maifii(简书作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更多创业相关的干货内容,请进行关注我们疯狂BP创业干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