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为何至今还未成为爆发的风口

创业公司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问我,前几年市场一度认为智能硬件是个即将爆发的风口,现在看,是不是预期落空了?

首先,这个领域还是出了一些大公司,比如小米,它的生态链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的销售规模从零攀升到千亿级别,也是行业当中的一个奇迹;还有大疆创新,是在中国诞生的世界领先的一家无人机、智能硬件公司,它的软硬件、品牌、技术都是全球领先。当然,其它的明星企业还有一些,比如红杉投资的蔚来汽车等等。

我们必须承认,做智能硬件确实有它的困难之处,首先是要有一个成熟的供应链,同时要求发展起智能技术,在软硬件双方面同时做到最好,难度本身就非常大。所以相比较起来,似乎没有互联网创业在同时期看上去那么多、那么繁荣。

但是你要注意到,小米和大疆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个领域的潜力,你是有做出大公司的机会的。尤其是作为中国公司,我们在深圳有强大的硬件供应链体系,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天然的创业优势。

如果把智能硬件的概念放宽泛一点时,你会发现新能源汽车这一巨大品类当中,还是有很大的创业潜力。汽车目前有几个大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电动取代油;另外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智能化;第三是无人驾驶,这个领域已经有大量资本介入,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期待的。

说完成绩,再来谈一谈我对智能硬件领域投资的遗憾。

当我回头去复盘的时候,会发现过去的5-10年的时间里,在风险投资领域有一次系统性的错失——就是以智能硬件的硬件核心零部件产业。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香港上市瑞声科技市值早就超过了1600-1700亿港币,做光学镜头的舜宇光学市值是1400-1500亿港币,在台湾上市的大立光,市值大概100-200亿美金,这些公司都是智能硬件产业链里的重要企业,原本有很多投资机会,但是并没有被大多数风险投资基金抓住。

尤其是要考虑到,这条产业链基本上都在中国,很多手机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在中国发展起来来,但是美资风投将其系统性地错过了,非常可惜。

当我们回过头来反思的时候,发现这场错失里面也有一些客观因素:

第一,有些公司在2004-2005年就已经上市,在挂牌时候,市值并不太高。iPhone直到2007年才出现,所以有些企业是上市以后,才慢慢切入智能手机的供应链里面,再次获得快速成长。而对风险投资来说,二级市场不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方向,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第二,对很多零部件生产商来说,一旦切入客户的产业链,它的现金流马上就会变正,所以从外界融资的需求也不是特别大,因此风险投资也很获得到机会。

所以在这个产业中,美资背景的风投几乎是系统性错过,可能有些人民币基金参与过一部分,但真正实现高额回报的,少之又少。

作为投资行业的从业者,我当然希望这种错失越少越好。在我看来,资本市场发展到现在,资本供给非常充足,信息更加透明,又有大公司的明星效应,所以这种大规模的错过,应该会越来越少。

最后,我们来谈谈未来。

我们之前投了一个做AR镜片的企业,在中国,我觉得有比较大的机会大概有几条线:首先,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是仍然会有机会的;第二,一个相对系统的机会围绕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其中,不管是整车还是汽车的产业链,都有非常大的系统性的投资机会;第三,是更前沿的领域,比如VR、AR。

智能硬件这一行,对创业者的要求确实不简单,要找到一个确实足够痛的痛点,又能做出好的产品,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我们也投资了一些早期的项目,同时有足够的耐性陪着创业者一起成长。从我的角度看,投资人应该保持积极、开放、敏锐的心态,智能硬件行业仍然大有可为。

VIA:红杉汇

点击注册疯狂BP,创建投资人想要的商业计划书,开启融资第一步!